GDP(亿元) |
2024年1-9月份 |
3710.91 |
7.0% |
解读内容 |
地区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分配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价值之和。在实际核算中,地区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地区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2024年1-9月份 |
253.49 |
2.9% |
解读内容 |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024年1-9月份 |
31560 |
5.6% |
解读内容 |
可支配收入是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 居民收入的调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住户,既包括城镇住户,也包括农村住户;既包括以家庭形式居住的户,也包括以集体形式居住的户。无论户口性质和户口登记地,中国公民均以住户为单位,在常住地参加本调查。 为了更加准确地反映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及消费状况,更加符合统筹城乡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决定从2013年起,改变目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统计的方法制度,实行城乡居民收入消费调查一体化改革,建立以可支配收入为核心、城乡可比的一体化居民收支指标体系。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从2014年一季度开始,只对外正式发布新口径收入数据,不再发布老口径数据。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
2024年1-9月份 |
38949 |
4.6% |
解读内容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收入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
2024年1-9月份 |
20782 |
7.1% |
解读内容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收入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
|
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元... |
2023年 |
93605 |
|
解读内容 |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指本单位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工资额。计算公式为: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
2024年1-10月份 |
100.6 |
- |
解读内容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居民消费价格统计调查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一方面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