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
(2016年3月30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上水平"工作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重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趋好、质态提升、投资加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为收官"十二五"画上圆满句号,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5.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1.7:44.2:44.1调整到11.2:42.9:45.9,实现产业结构"二三一"到"三二一"历史性转变。人均GDP56460元,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065美元。
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5%。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跌":食品类涨1.0%,烟酒类涨1.7%,衣着类涨3.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涨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涨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涨2.7%,居住类涨0.8%,交通和通信类跌0.4%。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9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654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保持在较低水平。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16万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75万人。
城镇化建设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2%,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
201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运行困难增多,有效投入还不足,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制约发展的瓶颈还比较多,新兴产业竞争力不强,促改革、调结构仍需大力攻坚;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惠民生、促和谐工作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连续12年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67.22万吨,比上年增加0.03万吨。其中夏粮177.37万吨,下降1.1%;秋粮289.85万吨,增长0.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7.36万亩,减少0.43万亩。油料面积44.70万亩,减少2.43万亩,蔬菜面积144.74万亩,增加2.84万亩。完成造林面积3.18万亩。肉类总产量30.48万吨,下降2.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9.42万吨,下降4.5%;禽肉产量11.00万吨,增长1.0%。禽蛋总产量13.27万吨,增长2.0%。牛奶总产量3.76万吨,增长4.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6.35万吨,增长1.0%。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20.2万千瓦,增长9.1%。
水利建设成效明显。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1.2亿元。淮河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加固、分淮入沂整治等治淮工程基本完成;黄河故道水利综合治理全面启动。古黄河水利枢纽、堂子巷枢纽建成使用,北门桥控制交通桥工程实现通车。10条计32千米城市河道疏浚整治任务圆满完成,东风泵站、月湖泵站等23个中心城市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兴建各类小型田间建筑物9472座,新建防渗渠道896千米;整治村庄河塘1986个,改造农桥624座,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60.08万人。金湖县荷花荡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节水型城市、水情教育基地创建全面启动,北京路水厂废黄河水源地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8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国有工业增加值121.33亿元,增长4.1%;集体工业增加值4.65亿元,增长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902.83亿元,增长12.6%;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375.33亿元,增长10.2%。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658.77亿元,增长6.8%。轻工业企业增加值653.59亿元,增长9.9%;重工业企业增加值829.67亿元,增长12.8%。
转型升级加速推进。"4+2"优势特色产业实现产值390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8%,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盐化新材料、特钢、电子信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452.80亿元,增长17.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51.3%。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450亿元,增长21.5%。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单位GDP能耗下降率6.84%,完成省定目标。
骨干企业支撑有力。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11户,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0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利税653.66亿元,增长21.2%;利润384.60亿元,增长27%。其中销售100亿元以上企业4户,50亿元以上企业8户,10亿元以上企业70户。全市百户重点企业销售、利税、利润占全市比重分别为30.9%、34.5%和39.4%。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86户。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1.50亿元,比上年增长4.6%。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3.70亿元,增长7.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276.48亿元,增长7.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03.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工业投资1295.11亿元,增长28.3%;房地产开发投资283.69亿元,下降20.7%。民间投资1544.23亿元,增长40.8%,占全市规模以上投资70.1%。全市在建亿元项目725个,计划总投资206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完成投资1179.69亿元,增长21.5%。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56个,其中超十亿元重特大项目4个,五亿元以上项目12个。江苏富强新材料、中兴智慧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建设获得国家批准。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65.77亿元,增长1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4.97亿元,增长13.1%。按消费形态统计,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874.22亿元,增长12.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6.51亿元,增长11.4%。
消费热点保持活跃。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9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7.4%,烟酒类增长18.6%,化妆品类增长12.2%,金银珠宝类增长11%,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9.8%,五金电料类增长21.7%,家具类增长2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0%,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3.4%,汽车类增长18.4%。
六、开放型经济
利用外资质态提升。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67个,协议外资2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2.1亿美元,增长5.1%。新设立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46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13个。敏安电动汽车、爱美森木业、大量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新开工外资项目104个,新竣工外资项目81个。开工项目到账外资11亿美元,占到账外资比重84.7%,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到账台资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第十届台商论坛集中签约台资项目58个,总投资15.1亿美元。
对外经贸稳步增长。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4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出口30.1亿美元,下降4.8%;进口11.2亿美元,增长18.7%。全市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7.7亿美元,增长23.5%;一般贸易进出口20.2亿美元,下降20.5%;其他贸易方式累计进出口3.4亿美元,增长1.6倍。全市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11.1亿美元、4.9亿美元,分别增长23.9%、302.8%。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出口5.1亿美元,增长1.4倍,为全市最大出口产品类别。全年累计完成外经营业额1.05亿美元,增长11%;完成外经合同额3217万美元,增长20.2%。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4个。新批境外投资企业5家,增长25%,中方协议投资额3458万美元,增长12.6%。
开发园区发展迅速。开发园区新批外资项目79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6个。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9亿美元,增长1.6%,占全市比重73.4%;进出口总额35.8亿美元,下降3.4%,占全市比重86.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较快发展。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30亿元。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高良涧船闸扩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南马厂大道、开发大道北接线建成通车,京杭运河黄码大桥半幅通车,连淮扬镇铁路、徐宿淮盐铁路、503省道机场连接线、235、346省道涟水绕城段、348省道洪泽南环段、南门立交、淮海路古淮河桥改造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宿扬高速、235国道盱眙段、新港二期等在建工程快速推进。年末公路总里程13272.80公里,比上年增加198.6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03.40公里,一级公路里程620.10公里。完成公路、水路客运量8531万人次、周转量47.15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1.8%;货运总量12023万吨、周转量362.0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和7.5%;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50万标箱,增长31%;港口货物吞吐量8004万吨,增长12.7%;完成航空旅客吞吐量50.5万人次,完成航空货邮吞吐量3754吨,比上年增长9.8%。淮安—台湾实现直航,季节性旅游航线、经停航线和航空快递等加快发展。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收入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5.56亿元,下降5.2%;邮政业务收入10.39亿元,增长33.1%。全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7.97万户,下降16.6%。全年移动电话用户368.57万户,下降0.6%;年末互联网注册用户76.11万户,增长5.7%。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6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323.79万人次,增长11.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4.02亿元,增长1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其中,外国人7902人次,港澳台同胞6773人次。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558.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1家,其中淮安市周恩来故里旅游景区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4A级景区12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41 家,省级自驾游基地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生态旅游区2家。星级旅游饭店48家,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旅行社109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2家、出境社2家。持证导游4176人。里运河文化旅游区、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西游记文化体验园入选储备项目。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5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159.82亿元,增长3.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31亿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3.41亿元,增长19.0%,其中市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县区级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6.34亿元,增长16.9%。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47.42亿元,增长13.7%。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56.91亿元,比年初增加319.04亿元,增长15.7%。其中住户存款1187.73亿元,比年初增加128.89亿元,增长12.2%。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79.29亿元,比年初增加243.70亿元,增长14.9%。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62.2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财险收入21.35亿元,增长18.1%;寿险收入40.89亿元,增长2.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2.40亿元,增长21.9%。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21.87亿元,其中财产险11.93亿元,寿险9.9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1.19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87.22亿元,增长14.5%。完成专利申请15941件,增长5.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406件,增长26.1%。专利授权9365件,增长40.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9家、市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达320家。
创新载体发展迅速。上海交大、兰州大学、钢铁研究总院华东分院等知名高校院所新来淮设立研究机构14个;新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2个,新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家、企业院士工作站2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以上企业"两站三中心"累计达804家。盱眙凹土科技产业园获批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清城创意谷获批省级众创空间,金湖青年众创集聚区获批省级众创集聚区,新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0家,全市省级以上孵化器孵化面积累计达88万平方米。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各级学校982所,在校生86.24万人,教职工6.67万人。其中:幼儿园485所,在园幼儿17.21万人;小学282所,在校生34.43万人;初中150所,在校生13.68万人;普通高中29所,在校生7.5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2所,在校生6.5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0.10万人;普通高校7所,在校生6.79万人。全市教育发展基本形成较为优质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在苏北率先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553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92.8%,人均公共图书馆总藏量0.914册。有线电视总户数151.89万户,比上年增长3.5%;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40万户,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93%,有线电视村民小组接通率100%。京剧《如姬》荣获第二届江苏文华大奖;版画《祈福千年船坞我家》荣获第二届文华美术奖。淮安软件园被国家版权局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市公共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获得国家级创建资格,盱眙县入围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全市拥有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 800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个,卫生监督机构10个,综合医院35个,专科医院13个,中医院6个,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9个,卫生院1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9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19个。各类卫生计生机构实有病床25966张,其中医院病床数16654张,卫生院病床数7301张;卫生技术人员3.0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037人,注册护士13503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48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8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105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65人。分级诊疗深入推进,创成11个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137个城市社区全面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新建健身步道70.5公里。各县区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显著提升,城市社区均已达到或超过"二室一场一路径"的标准。成功举办全市第八届万人自行车环市行、"舞动幸福·最美淮安"妇女广场舞比赛、第六届省健身气功交流比赛、"全民健身日"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动。承办全国男子排球冠军赛、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等国家级赛事7项,江苏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和游泳锦标赛等省级赛事14项。全市625名运动员参加2015年省青少年运动赛,获得金牌99.5枚,银牌65枚,铜牌66.5枚。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能力提高。建成苏北首个省级生态市,国家生态市创建即将迎来环保部组织的技术评估。累计投入13.9亿元,完成京杭运河清浦段清淤疏浚与生态修复等23个国家淮河流域项目。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09万公顷。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6天,优良率67.4%;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优良率81.6%,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4.1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较好;市区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4.8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1791.48吨和3099.75吨。金湖县、清浦区在苏北率先获得国家生态县区命名,洪泽县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盱眙县、淮安区和淮阴区通过国家生态县区技术评估。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小幅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564.45万人,比上年增加4.2万人,增长0.8%。年末常住总人口487.20万人,比上年增加1.99万人,增长0.4%。城镇常住人口283.31万人,农村常住人口203.89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7.51‰,自然增长率3.99‰。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0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349元,增长8.6%。按常住地划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05元,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867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8元,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615元,增长9.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3.8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0.7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0.62万人,参保率99.5%。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8.90万人,比上年增加2.60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6.80万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37.1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84.01万人、51.16万人、46.87万人和63.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08万人、4.90万人、4.81万人和1.10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全年支付24.40 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52.5 亿元。全年共征缴当期养老保险费47.80 亿元,清理企业往年欠缴养老保险费6184万元。全市24.30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管理率达100%。组织12.94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第四轮免费体检。累计为1.5万人次特困人员办理贷款,发放贷款资金1.1亿元。
(1)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16》公布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4+2"优势特色产业:指盐化新材料、特钢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