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统计数据 统计公报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发布时间:2015-02-28     来源:    字体:【 大  中  】    【关闭窗口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
 
2015年2月28日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淮安市进行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普查对象是在淮安市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通过这次普查,摸清了淮安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摸清了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了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淮安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现分三个公报,将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综合数据公布如下。其他普查数据将随着普查资料开发应用的进度,以不同方式陆续公布。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13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4.3万个,比2008年末(2008年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7万个,增长67.9%;产业活动单位5万个,增加1.9万个,增长61.9%;有证照个体经营户14.3万个,增加5万个,增长53.6%(详见表1-1)。
1-1 单位数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数
 
单位数(个)
比重(%
一、法人单位
43238
100.0
   企业法人
31742
73.5
   机关、事业法人
4257
9.8
   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
7239
16.7
二、产业活动单位
50298
100.0
   第二产业
13644
27.1
   第三产业
36654
72.9
三、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143394
100.0
   第二产业
5480
3.8
   第三产业
137914
96.2
  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0851个,占25.1%;制造业10541个,占24.4%;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884个,占13.6%。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82933个,占5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251个,占21.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0216个,占7.1%(详见表1-2)。
 
1-2 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法人单位
(个)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个)
 
43238
143394
采矿业
70
16
制造业
10541
465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87
22
建筑业
2312
1095
批发和零售业
10851
8293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62
30251
住宿和餐饮业
475
996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613
574
金融业
82
房地产业
1373
43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009
1083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828
52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416
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633
10216
教育
1111
275
卫生和社会工作
753
25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677
90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5884
注:表中法人单位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1261个;有证照个体经营户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188个。
  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3.2万个,比2008年末增加1.4万个,增长78.2%。其中,内资企业占98.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1%,外商投资企业占0.7%。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1.4%,私营企业占71.9%(详见表1-3)。
1-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
 
企业法人单位(个)
 
31742
内资企业
31187
 国有企业
431
 集体企业
501
 股份合作企业
83
 联营企业
75
 有限责任公司
4036
 股份有限公司
602
 私营企业
22837
 其他企业
2621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43
外商投资企业
213
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53.7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46.8万人,增长43.8%。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37.2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8.4万人,增长28.9%。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52.5万人,占34.2%;建筑业50.8万人,占33%;批发和零售业10.9万人,占7.1%。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20.2万人,占5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3万人,占16.9%;住宿和餐饮业4.0万人,占10.9%(详见表1-4)。
1-4 按行业分组的法人单位与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人)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从业人员(人)
 
1536560
372229
采矿业
5628
106
制造业
524907
19695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6332
82
建筑业
507754
4420
批发和零售业
109289
20231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2614
62942
住宿和餐饮业
14418
404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0778
1368
金融业
18954
房地产业
26982
111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7586
305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6567
173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0136
2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7979
29657
教育
63397
1013
卫生和社会工作
31678
68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7491
3093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72823
注:表中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1247人;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活动的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47人。
  三、企业资产总计
  2013年末,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8847.2亿元。其中,第二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全部企业资产总计的35.5%,第三产业企业资产总计占64.5%。
四、小微企业
  2013年末,全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30431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9%。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10580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33.3%;批发业5734个,占18.1%;零售业4374个,占13.8%。
  小微企业从业人员70.4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3.1%。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33.2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5.0%;建筑业18.2万人,占13.8%;批发业5.2万人,占3.9%。
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756.6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2.5%。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1531.0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21.6亿元,占11.5%;批发业264.0亿元,占3.0%(详见表1-5)。
1-5 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资产总计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资产总计
(亿元)
 
30431
703502
3756.6
工业
10580
331538
1531.0
建筑业
2107
182307
150.6
交通运输业
1024
22386
95.7
仓储业
50
811
32.7
邮政业
30
652
1.8
信息传输业
196
1896
5.8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21
3079
12.1
批发业
5734
51663
264.0
零售业
4374
29412
109.5
住宿业
136
3395
13.7
餐饮业
321
7174
16.3
房地产开发经营
368
7152
233.8
物业管理
449
8482
19.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552
30016
1021.6
其他未列明行业
2101
22940
247.3
注:表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法人单位88个,从业人员599人,资产总计1.3亿元。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3674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11.6%。其中,节能环保产业2278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7.2%;新材料产业801个,占2.5%。
  有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4.34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25.9%。其中,节能环保产业22.99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17.3%;新材料产业5.73万人,占4.3%。
六、主要经济结构变化情况
  2013年末,在全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占73.5%,比2008年末提高了4.3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9.8%,下降了5.3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占16.7%,提高了1.0个百分点。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86.2%,提高了3.6个百分点;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占9.4%,下降了4.5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占4.4%,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法人单位中,第二产业占30.2%,比2008年末下降了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69.8%,提高了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全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67.9%,比2008年末提高了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32.1%,下降了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占比下降较多的行业分别是:教育业下降2.5个百分点,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下降1.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8个百分点。
  在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中,第二产业占3.8%,比2008年末下降了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96.2%,提高了3.1个百分点。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第二产业占6.3%,比2008年末下降了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93.7%,提高了6.6个百分点。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或授权使用)资产或者经费,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具有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账户,或者能够根据需要编制账户。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成员组织法人、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支出等相关资料。
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是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组织。有证照的个体经营户包括: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
(2)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经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登记,并领取《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登记证书》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3)经相关部门批准,领取了准运证,独立从事交通运输的个体运输户。  
[3]小微企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确定。本办法按照行业门类、大类、中类和组合类别,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
 [4]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精神和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标准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是按照经济活动进行划分,是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集合,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5]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6]因铁路运输业数据暂未确定,公报中所有数据不含铁路运输业。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二号)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
2015年2月28日
 
   根据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第二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0793个,从业人员53.7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46.9%和40.3%。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0365个,占96.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69个,占2.5%;外商投资企业159个,占1.5%。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60个,占全部企业的0.6%;集体企业99个,占0.9%;私营企业8407个,占77.9%。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76.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6.1%,外商投资企业占7.2%。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全部企业的1.6%,集体企业占0.5%,私营企业占53.9%(详见表2-1)。
2-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10793
536815
内资企业
10365
411950
 国有企业
60
8460
 集体企业
99
2604
 股份合作企业
17
460
 联营企业
10
97
 有限责任公司
1117
80715
 股份有限公司
170
23404
 私营企业
8407
289511
 其他企业
485
6699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69
86255
外商投资企业
159
38610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70个,制造业10538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85个,分别占0.6%、97.6%和1.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占1.0%,制造业占97.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占1.2%。在工业行业大类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2.6%、11.0%和7.6%(详见表2-2)。

2-2 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
(个)
从业人员
(人)
 
10793
53681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1
18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
5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
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
4
非金属矿采选业
58
5544
开采辅助活动
6
17
其他采矿业
2
40
农副食品加工业
529
26695
食品制造业
182
6430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74
4732
烟草制品业
2
2001
纺织业
728
38072
纺织服装、服饰业
961
58839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82
17424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489
14919
家具制造业
166
3637
造纸和纸制品业
255
9700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200
8681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345
14879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31
2517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503
29745
医药制造业
71
5530
化学纤维制造业
34
1803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533
2053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73
2701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8
15180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3
7486
金属制品业
620
19159
通用设备制造业
894
30616
专用设备制造业
575
19122
汽车制造业
260
12840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12
4733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597
40806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66
67864
仪器仪表制造业
283
6193
其他制造业
115
5271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60
1851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57
610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59
3617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27
744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9
1950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602.6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56.7%(详见表2-3)。
2-3 按行业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2602.6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1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1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85.5
开采辅助活动
0.1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100.5
食品制造业
31.1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43.6
烟草制品业
105.3
纺织业
119.0
纺织服装、服饰业
89.8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33.5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41.2
家具制造业
14.1
造纸和纸制品业
43.6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35.0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43.8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2.0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55.2
医药制造业
27.8
化学纤维制造业
13.6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18.6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9.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83.5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43.0
金属制品业
129.4
通用设备制造业
131.9
专用设备制造业
91.2
汽车制造业
88.7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3.9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82.3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40.3
仪器仪表制造业
30.3
其他制造业
9.2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2.0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7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43.3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1.8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7.7
 
(三)资产贡献率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为22.3%。其中,采矿业为10.3%,制造业为2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9.1%(详见表2-4)。

2-4 按行业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贡献率
 
总资产贡献率(%
 
22.3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10.3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37.4
食品制造业
28.7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42.7
烟草制品业
88.5
纺织业
16.3
纺织服装、服饰业
36.3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36.2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5.8
家具制造业
7.0
造纸和纸制品业
25.9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29.4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1.1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38.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11.9
医药制造业
28.9
化学纤维制造业
25.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17.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8.9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9.8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9
金属制品业
26.1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5
专用设备制造业
19.8
汽车制造业
18.6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25.0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19.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0.2
仪器仪表制造业
15.5
其他制造业
24.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18.8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110.4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10.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11.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8
 
(四)企业研发活动
2013年,开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D或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99个,比2008年增长13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3.4%。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7056.6人年,比2008年增长249.5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26.6亿元,比2008年增长260%;R&D经费投入强度为0.57%(详见表2-5)。
2-5 按行业分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及投入强度情况
 
R&D经费支出
(万元)
R&D经费投入强度(%
总计
266359.6
0.57
采矿业
9693.2
1.75
 非金属矿采选业
9693.2
1.75
制造业
255940.3
0.56
 农副食品加工业
6477.4
0.15
 食品制造业
420.2
0.09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5922.9
1.52
 烟草制品业
831.7
0.08
 纺织业
7532.1
0.35
 纺织服装、服饰业
9485.8
0.44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499.7
0.05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984.2
0.38
 家具制造业
32.0
0.01
 造纸和纸制品业
1738.7
0.19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4324.3
0.69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9013.9
1.01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1887.8
0.22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3573.2
0.99
 医药制造业
9215.3
1.96
 化学纤维制造业
274.2
0.08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5418.7
0.4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096.3
0.16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0029.4
0.65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108.4
0.16
 金属制品业
6272.7
0.48
 通用设备制造业
17139.0
0.77
 专用设备制造业
13811.3
1.09
 汽车制造业
6720.5
0.59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1282.7
0.7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1237.2
0.81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3295.7
0.64
 仪器仪表制造业
8915.0
2.30
 其他制造业
2380.0
1.33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0.0
0.4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726.1
0.09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09.3
0.06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16.8
0.70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59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90件,分别比2008年增长534.7%和385.1%;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30.8%。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2312个,从业人员50.8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26.0%和64.3%。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1%;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的0.7%,集体企业占1.6%,私营企业占68.2%。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占0.1%。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1.1%,集体企业占3.7%,私营企业占60.2%(详见表2-6)。
2-6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2312
507754
 内资企业
2306
507345
  国有企业
17
5554
  集体企业
38
18660
  股份合作企业
10
2779
  联营企业
5
203
  有限责任公司
438
140482
  股份有限公司
68
30967
  私营企业
1577
305672
  其他内资企业
153
299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4
440
 外商投资企业
2
7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34.3%,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5.5%,建筑安装业占14.0%,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占36.2%。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76.7%,土木工程建筑业占10.5%,建筑安装业占4.2%,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占8.4%(详见表2-7)。
2-7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2312
507754
  房屋建筑业
793
390299
  土木工程建筑业
358
53480
  建筑安装业
324
21346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837
42629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39.9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220.7%(详见表2-8)。
2-8 按行业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539.9
  房屋建筑业
337.3
  土木工程建筑业
107.5
  建筑安装业
30.4
  建筑装饰和其他建筑业
64.7
  

注释:
[1]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2]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3]R&D经费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
[4]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三号)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
2015年2月28日
 
  根据淮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市第三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1.1万个,从业人员10.9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15.3%和88.1%。
   在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58.3%,零售业占41.7%。在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59.2%,零售业占40.8%(详见表3-1)。
3-1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10851
109289
批发业
6328
64704
 农、林、牧产品批发
822
10105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822
11932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622
6964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156
1258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119
1817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824
15692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1016
8680
 贸易经纪与代理
386
3331
 其他批发业
561
4925
零售业
4523
44585
 综合零售
668
11080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448
3931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357
2835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166
1463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1019
5555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466
8412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584
4876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486
3729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329
2704
在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其中:国有企业占1.5%,股份有限公司占1.2%,有限责任公司占10.1%,私营企业占69.3%;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2%(详见表3-2)。

3-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10851
109289
内资企业
10806
107181
 国有企业
165
2916
 集体企业
199
2309
 股份合作企业
26
284
 联营企业
27
169
 有限责任公司
1098
16128
 股份有限公司
130
4726
 私营企业
7521
64127
 其他企业
1640
16522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7
1504
外商投资企业
18
604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48.74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221.3%。其中,批发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60.08亿元,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88.66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20%和224%(详见表3-3)。
3-3 按行业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548.74
批发业
360.08
 农、林、牧产品批发
43.91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71.26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29.69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4.38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10.81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101.27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40.47
 贸易经纪与代理
28.07
 其他批发业
30.22
零售业
188.66
 综合零售
50.68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8.89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9.29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5.89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18.01
 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
48.48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16.38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18.69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12.35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126个,从业人员4.1万人。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8%,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6%,外商投资企业占0.04%(详见表3-4)。
3-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1126
41420
内资企业
1124
41402
 国有企业
32
6449
 集体企业
37
2511
 股份合作企业
2
46
 联营企业
5
80
 有限责任公司
160
12004
 股份有限公司
25
3066
 私营企业
775
16256
 其他企业
88
990
外商投资企业
2
18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47.1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238.1%(详见表3-5)。
3-5 按行业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247.1
 道路运输业
177.2
 水上运输业
18.2
 航空运输业
8.2
 管道运输业
0.1
 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
4.5
 仓储业
32.7
 邮政业
6.2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475个,从业人员1.4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7.9%和36%。
在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31.6%,餐饮业占68.4%。在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42.8%,餐饮业占57.2%(详见表3-6)。
 

3-6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475
14418
住宿业
150
6173
 旅游饭店
67
4898
 一般旅馆
69
1079
 其他住宿业
14
196
餐饮业
325
8245
 正餐服务
275
7120
 快餐服务
14
215
 饮料及冷饮服务
9
103
 其他餐饮业
27
807
在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6.8%,其中:国有企业占2.1%,股份有限公司占2.7%,有限责任公司占14.7%,私营企业占6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1.9%;外商投资企业占1.3%(详见表3-7)。
3-7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475
14418
内资企业
460
13674
 国有企业
10
480
 集体企业
6
136
 股份合作企业
2
29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70
3438
 股份有限公司
13
1165
 私营企业
323
7898
 其他企业
36
528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9
366
外商投资企业
6
378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50.16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107.2%。其中,住宿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3.28亿元,餐饮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88亿元,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98.1%和127.5%。(详见表3-8)。
3-8 按行业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50.16
住宿业
33.28
 旅游饭店
27.11
 一般旅馆
5.55
 其他住宿业
0.62
餐饮业
16.88
 正餐服务
16.13
 快餐服务
0.12
 饮料及冷饮服务
0.14
 其他餐饮业
0.49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529个,从业人员9781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23.9%和60.7%。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4%,外商投资企业占0.4%。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6%,外商投资企业占0.2%(详见表3-9)。
3-9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529
9781
内资企业
525
9704
 国有企业
11
1762
 联营企业
1
1
 有限责任公司
100
1708
 股份有限公司
8
1770
 私营企业
354
4163
 其他企业
51
30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
55
外商投资企业
2
22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4.1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86.6%(详见表3-10)。
3-10 按行业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64.1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47.2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2.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4.3
 
  五、金融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81个,从业人员1.9万人(详见表3-11)。
3-11 按行业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81
18954
 货币金融服务
42
8753
 资本市场服务
 保险业
37
10196
 其他金融业
2
5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011.0亿元(详见表3-12)。

3-12 按行业分组的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2011.0
 货币金融服务
1917.2
 资本市场服务
 保险业
93.8
 其他金融业
0.01
 
  六、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362个,比2008年末增长77.8%。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662个,物业管理企业454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65个,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95.3%、104.5%和55.7%。
   2013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6893人,比2008年末增长122.5%。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5368人,物业管理企业9114人,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1314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52.3%、125.9%和48.8%(详见表3-13)。
3-13 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1362
26893
 房地产开发经营
662
15368
 物业管理
454
9114
 房地产中介服务
165
1314
 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26
184
 其他房地产业
55
913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全市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资产总计为1532.2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企业1431.8亿元,物业管理企业20.0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9.6亿元(详见表3-14)。
3-14 按行业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1532.2
 房地产开发经营
1431.8
 物业管理
20.0
 房地产中介服务
9.6
 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
5.9
 其他房地产业
64.9
 
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629个,从业人员3.4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83.3%和84.9%。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1%,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7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03%,外商投资企业占0.25%(详见表3-15)。
3-1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2629
33852
内资企业
2620
33756
 国有企业
58
4594
 集体企业
60
1795
 股份合作企业
8
41
 联营企业
15
122
 有限责任公司
466
6803
 股份有限公司
50
1243
 私营企业
1609
16338
 其他企业
354
2820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3
12
外商投资企业
6
84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049.8亿元。 
  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345个,从业人员2.2万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52.3%和116.0%。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4%,外商投资企业占0.1%。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7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2%,外商投资企业占0.02%(详见表3-16)。
3-16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1345
21621
内资企业
1338
21569
 国有企业
29
1165
 集体企业
11
242
 股份合作企业
2
14
 联营企业
1
8
 有限责任公司
138
3467
 股份有限公司
18
759
 私营企业
432
5582
 其他企业
707
10332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5
48
外商投资企业
2
4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7.2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553.9%(详见表3-17)。
 
 

3-17 按行业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67.2
 研究和试验发展
6.9
 专业技术服务业
37.9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22.4
  九、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588个,从业人员7483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110.8%和12.2%。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2%,外商投资企业占0.2%。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4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0.05%,外商投资企业占0.47%(详见表3-18)。
3-1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人)
 
588
7483
内资企业
586
7444
 国有企业
4
94
 集体企业
9
282
 股份合作企业
3
83
 联营企业
1
1
 有限责任公司
48
1113
 股份有限公司
14
233
 私营企业
429
4959
 其他企业
78
679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
4
外商投资企业
1
35
  (二)资产总计
   201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5.1亿元,比2008年末增长96.5%(详见表3-19)。
3-19 按行业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资产总计(亿元)
 
15.1
 居民服务业
4.3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8.3
 其他服务业
2.5
  十、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416个。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69个。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0136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7142人。
   (二)资产
  201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7.3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48.5亿元。
  十一、教育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教育法人单位1111个。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893个。教育法人单位从业人员6.3万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5.7万人。
   (二)资产
   201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7.7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160.0亿元。
  十二、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753个。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670个。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2万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3万人。
  (二)资产
   201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1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92.4亿元。
  十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和从业人员
   201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677个。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02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491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243人。
  (二)资产
   201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2.9亿元,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9.7亿元。
   十四、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13年末,全市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5884个。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5840个。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从业人员7.3万人。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7.2万人。
 
  注释:
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