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淮安市统计局 统计数据 统计公报

淮安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9-04-26     来源:    字体:【 大  中  】    【关闭窗口


  淮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

  (2019年4月19日)


  2018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高质量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发展总体稳定。全年实现GDP360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508.1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734.5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0:41.8:48.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73203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1%,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062美元。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跌”:食品烟酒类上涨1.6%,居住类上涨2.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6%,医疗保健类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4.3%,衣着类下跌1.8%。食品价格中,鲜菜价格上涨7.4%,鸡价格上涨11.2%,虾蟹价格上涨19.5%,鸡蛋价格上涨10.1%,鲜瓜果价格上涨8.5%;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猪肉价格下跌4.4%。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27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856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78%,保持在较低水平。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61万人,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45万人,创业培训1.53万人。实施“创富淮安”行动计划,新增省级创业型街道(乡镇)43个、创业型社区(村)436个、创业型园区2个。

  2018年,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有: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层次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实体经济面临着成本上升以及融资结构性矛盾,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诸多短板还有待提升等。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

  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82.26万吨,比上年增产0.01万吨。其中,夏粮181.09万吨,减产0.32万吨;秋粮301.17万吨,增产0.33万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1.59万亩,比上年增加0.8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43.57万亩,建设大棚6.6万亩,成片造林3.93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6.1万吨,增长4.4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34.92万千瓦,增长0.9%。

  水利建设成效显著。总投资连续8年超30亿元,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2.17亿元。重大基建项目扎实推进,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分淮入沂整治和淮河入江水道综合整治等三大流域性治淮骨干工程圆满收官;盱眙县蔡港等1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区域治理重点项目进展迅速。城市水利建设质态提升,淮河行蓄洪区及淮河干流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启动实施,茭陵一站引河等中小河流得到有效治理。农村水利强力推进,完成农村河道疏浚及河塘整治土方2005万方,累计修建小沟级以上建筑物8877座;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3600公里,新增受益人口超过55万人,全市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提前2年完成省定计划。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9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8%,其中,轻工业增长3.1%,重工业增长6.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下降9.9%,集体工业增长4.9%,股份制工业增长5.3%,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9%,利润总额增长9.2%。

  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盐化凹土新材料、食品等“三新一特”优势特色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16.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7.9%,增长9.9%。其中,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1.9%、22.9%。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有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68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95.9亿元,比上年下降了0.0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350.57亿元,下降0.0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1.4亿元,增长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增长9.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民间投资增长12.8%,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9.3%。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4个,新竣工设备投资超千万元项目107个。实施725个城建重点项目。金融中心一期工程顺利竣工,京杭运河淮海路大桥主体结构基本完成,里运河文化长廊、高铁商务区建设加速推进,淮安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开工建设,市区内环高架一期进展顺利。制造业投资高质量推进,德淮一期、时代芯存等龙头制造业项目主体竣工,首辆“淮安造”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正式亮相。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9.7亿元,比上年增长7.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05.5亿元,增长6.9%;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4.2亿元,增长15.2%。按消费类型分,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16.3亿元,增长7.6%,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3.4亿元,增长8.8%。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达20.3%。全年限额以上网上销售额增长17.4%,零售额增长24.5%。

  六、开放型经济

  外资利用稳中提质。全年新设外资项目168个,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1.8亿美元(省口径),比上年增长0.3%。新设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3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16个;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40%,和兴汽车被认定为全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台资高地建设加快推进,新引进及增资台资项目48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数增长45%,连续7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

  对外经贸加快拓展。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33.7亿美元,增长12.1%;进口16.4亿美元,增长0.6%。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40%以上;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比重58.6%。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934户,较上年增加71户,进出口超亿美元企业11户。新设境外投资项目10个,完成外经营业额1.73亿美元,增长10.8%。

  平台载体提档升级。清河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排名上升至第12位;涟水、金湖开发区进入省级开发区苏北前十强。口岸平台功能不断拓展,淮安一类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10万人次。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申创工作有序推进。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投资再创新高。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34亿元,比上年增长9.8%,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完成线下主体工程,徐宿淮盐铁路完成铺轨,综合客运枢纽全面开工建设,宁淮铁路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348省道洪泽绕城段、淮安区东段建成通车,420省道金湖段、235国道盱眙段等干线公路建设有序推进。京沪高速公路扩建淮安东、淮安两个互通开工建设。淮安港许渡作业区、城东作业区一期工程建成使用,新增港口吞吐能力800万吨。淮安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建成使用,金湖通用机场开工建设。

  运输业稳定增长。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1.29亿吨,货运周转量398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9%、2.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0.2万标箱,增长17%,占全省内河运量60%。淮安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51.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286吨,分别增长18%、26%;新增柬埔寨、泰国等航线,通航城市增至30个。全市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大幅提升至97.09%;新增18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镇村公交覆盖率100%。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04公里,一级公路里程749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2.67亿元,比上年增长22.7%;邮政业务收入21.79亿元,增长17.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万户,下降9.3%。移动电话用户481.77万户,增长8.3%。年末互联网固定宽带用户91万户,增长8.4%。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旅游业总收入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09.23亿元,增长15.7%;旅游外汇收入2357.36万美元,增长11%。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292.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2%;接待入境过夜游客2.6万人次,增长8.6%。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2家,其中5A级1家,4A级16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52家,省级自驾游基地3家、旅游度假区2家、工业旅游区2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家,省旅游风情小镇1家。星级旅游饭店29家。旅行社110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2家、出境社5家。持有电子导游证导游2013人。西游乐园、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二期、中国漕运城、金湖水上森林休闲旅游度假区、萧湖景区生态旅游二期等,被列为2018年省级重点旅游项目。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结构改善。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7.27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税收收入203.49亿元,增长1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82.3%,较上年提升5.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6.81亿元,增长7.6%,其中民生类支出354.2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8%。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638.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0%,其中住户存款1605.25亿元,增长8.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303.4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4%,其中小微企业贷款691亿元,占企业贷款比重40.8%。

  九、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5家。全年专利申请量17227件,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746件,增长4.4%;专利授权量8689件,增长18.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7件,增长13.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44件。全市创新型企业34家,创新型领军企业3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孵化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

  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年末拥有知名高校院所重大产学研机构38个,其中省级7个。全年组织签订大院名校科技合作交流项目91项。全年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85名(约),其中博士75人(约);入选国家双创人才1个,省“双创团队”1个,省双创博士3人,省科技副总65人。新获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个。新认定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

  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全市人才总量56.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0.36万人,当年新增1.85万人;高技能人才(具有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14.03万人,当年新增1.31万人。共有省级以上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4个,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项目3个,省首席技师项目33个。共有海外留学回国人员394人,其中当年新增50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6名、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8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9家。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有各类各级学校920所,在校生92.16万人,专任教师6.01万人。其中:幼儿园450所,在园幼儿17.63万人,幼儿教师0.92万人;小学245所,在校生35.16万人,小学教师2.26万人;初中164所,在校生16.92万人,初中教师1.44万人;普通高中31所,在校生7.43万人,高中教师0.6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生5.56万人,专任教师0.28万人;普通高校8所,在校生9.36万人,高校教师0.4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在校生0.11万人,专任教师0.02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3.6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22平方米。全年提档升级946个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基本达到全覆盖。全市有市级、县(区)级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含少儿),美术馆2个,乡镇街道文化站95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96个。其中国家一级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7个。有线数字电视总户数62.73万户,有线数字电视村民小组接通率100%。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全市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80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8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综合医院38个,专科医院19个,中医院6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卫生院12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个;各类卫生机构实有病床29417张,其中:医院18597张,卫生院8372张;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3.4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394人,注册护士15484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05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9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58人。

  体育事业成果显著。成功举办淮安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2018中国淮安“一带一路”户外运动挑战赛等系列高级别赛事,以及第十一届万人自行车骑行、第十三届“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等传统品牌活动。在第十九届省运会中勇夺赛会金牌57.5枚、赛会奖牌156.5枚。建成恩来干部学院户外拓展攀岩主题公园,填补了高标准专业户外攀岩拓展设施历史空白;建成健身步道60公里。创新举办2018中国(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体育产业博览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0.62亿元。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能力提升。获批全国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生态乡镇85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15个。全市设立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09万公顷。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82天,PM2.5为50微克/立方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3.9分贝,声环境质量等级较好。全年分别比上年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2517吨、302吨、2031.51吨和3833.13吨。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定目标。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小幅增长。年末户籍人口561.33万人,比上年增加0.43万人;其中男性287.89万人,女性273.45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92.50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7.5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4%。人口出生率10.20‰,死亡率7.50‰,人口自然增长率2.70‰。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96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现金消费支出15634元,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8元,增长8.6%;人均现金消费支出19015元,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58元,增长9.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10元,增长6.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5.2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4.4平方米。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3万人,比上年增加0.4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6.99万人,增加2.8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6.26万人,增加2.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4.81万人,增加2.8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6.84万人,增加0.85万人。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6.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6.3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6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65万人。全年共支付32.30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76.17亿元,养老金按时足额100%社会化发放。全市32.2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管理率100%。

  注:

  (1)公报中部分指标数据为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淮安统计年鉴-2019》公布为准。

  (2)GDP、产业增加值和人均GDP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房地产业投资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建设单位自建房屋和物业管理、中介服务,以及其他房地产投资。

  (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