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奋进路 山水盱眙颂新歌
盱眙
璀璨明珠钟灵毓秀
山水名城龙虾飘香
七十五载岁月如歌,七十五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盱眙县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现代化新发展格局迈出了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盱眙已经从一个贫困县跻身全国一流县,谱写了全县人民励精图治、百折不挠的壮丽史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定有力的“盱眙步伐”。
一
经济实力迈上实阶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初期,盱眙县百业待兴,1949年地区生产总值只有0.16亿元,经过全县人民七十五的奋斗努力,经济发展持续加快,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08年、2011年、2016年、2018年、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百亿元、两百亿元、三百亿、四百亿、五百亿级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坚持“向南向前、向上向善”工作导向,以“项目为王”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就,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1.11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年均增长11.6%;自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3.9%。202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821元,自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7.1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是全县最主要的经济支柱,1949年盱眙县一二三产占比为99.2:0.4:0.4。到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5.0:36.3:48.7,75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48.3个百分点,一、二、三增加值分别为82.6亿元、200.3亿元、268.2亿元,1949年以来年均分别增长8.8%、18.5%、19.2%。二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彰显出全县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经济质效稳步提升的发展趋势。
财政实力逐步增强。新中国成立初期,盱眙县经济建设刚进入起步阶段,1951年全部财政预算内收入仅为5万元。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县财政质效逐渐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2.54亿元,自1951年以来年均增长16%。
二
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一二三产齐头并进
农业生产持续改善。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较为粗犷,通过开展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结构加快调整优化,农业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粮食生产基本平稳,禽肉水产品供给稳定,农业生产稳步向好。党的十八大以来,盱眙县始终紧扣乡村振兴发展主线,大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各项重点工作稳步向前,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激励县、江苏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等荣誉和表彰。202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44.83亿元,粮食总产量105.58万吨,自1949年以来,年均增长分别为7.8%、4.2%。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取得良好成效,成功打造淮河蔬菜、马坝西瓜、黄花塘茶叶、天泉湖黄桃与碧根果、河桥中药材、穆店德芳草莓等知名农产品。创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分通过国家虾稻共生标准化示范区验收,跻身首批省级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工业质效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之初,盱眙县工业基础较为薄弱,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3万元,经过75年的发展,盱眙工业经济逐步做大做强。到2023年,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9家,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导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202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49.3亿元,自1949年以来年均增长20.8%;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3%,比1949年提高35.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逐步向中高端迈进,工业经济质效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科创成果接连涌现。2023年全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市高企培育入库企业25家,全年实施智能化、信息化项目67个,34个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成功落户。近年来,持续加强科研扶持。2023年科技创新配套奖补资金达2597万元,均已提前兑现,兑现速度全市领先;围绕产才融合发展,实施“才聚都梁”行动,设立科技镇长团产业转化中心,落户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定企定人、“一企一策”方针,每家专精特新企业都有盱眙县工信局的服务专员进行服务对接,充分发挥政企协同的效力。
贸易服务蓬勃发展。194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49万元。新中国成立75年来,盱眙消费市场由计划分配转为市场调节,消费模式不断更新,消费种类日益健全,市场活力不断迸发。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191.04亿元,自1949年以来年均增长15.4%。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中,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多个服务行业都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消费需求从基本的生存型消费逐渐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网络销售和数字化消费成为重要趋势,跨境电商和平台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自2019年至2023年,网络经营主体从2100家增长到3191家,网络从业人员从0.22万人增长到0.56万人,网络零售额从8.18亿元增长到15.67亿元,分别增长1.52倍、2.55倍、1.92倍;盱眙龙虾产业园获批省级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三
基础建设重大飞跃
城乡建设日趋完善
交通运输成就斐然。新中国成立以来,盱眙县一批以提高承载力为核心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完工,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综合功能不断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盱眙加快融入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步伐,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宁淮、宁宿徐两条高速公路穿越全县三分之二的乡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枢纽。到2023年,全县公路总里程为2875.0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7.853公里。当年完成客运量2192万人,客运周转量3.18亿人公里;完成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1.27万标箱,同比增长8.4%,继续蝉联江苏省内河第一,港口货物吞吐量7863.45万吨,同比增长4.24%。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深化宁淮合作,打好龙虾经济牌,全力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探索新路径。近年来,精准提出“打造苏北桥头堡、跻身全国百强县,建成长三角现代化山水文化名城”三大目标,借势启航、借力跨越,致力发展为与南京等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乡融合加快推进,成功跻身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率已达62.97%,比2011年提升18.17个百分点。全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城乡居住环境,到2023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当年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新开工1200套,实际完成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217套,投入约8.22亿元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多条市政道路和自来水管网改造。
四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教育卫生快速发展
居民生活显著改善。新中国成立75年来,随着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长,人民生活由饥寒、温饱转向小康、富裕,吃、穿、用、住等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围绕“聚焦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2023年,盱眙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30元,是2012年的2.2倍,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41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8.7%。
教体水平持续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盱眙县各类教育蓬勃发展,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水平显著提高。2023年,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23所,在校生总数104079人,全县拥有教职工8667人,专职教师817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均达到100%。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到2023年已创成省市教育现代化先进校47所,拥有体育场地210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48平方米,拥有一批等级运动员、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
卫生健康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医疗卫生基础比较薄弱,仅有病床20张,卫生技术人员142人。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全县不断建立健全健康服务体系,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医疗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2023年,全县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医疗标准床位4026个,卫生技术人员4675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6.39人,累计总诊疗病人441.5万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
五
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文化旅游百花齐放
特色产业协同并进。围绕龙虾养殖加工服务打造全产业链。“盱眙龙虾”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等殊荣,连续6年位居全国水产类品牌榜榜首。一产方面,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引领,大力推广“虾稻共生”综合种养模式,2023年,全县稻虾共生养殖面积达到77.5万亩,占全国稻虾养殖总面积的3.30%;年产龙虾12.5万吨,占全省、全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比例分别为43.10%、4.17%。2018-2023年间,盱眙龙虾养殖总产量、养殖总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9%和16.7%。二产方面,全县培育和引进祥源农业、於氏龙虾、泗州城等10家龙虾深加工企业,2023年,小龙虾加工量达到0.75万吨,总加工能力为3.39万吨;全县有许记味食、高海林调料、红胖胖、於氏等龙虾调料生产厂家32家,调料年产量总计1万余吨,产值超过5亿元。三产方面,持续扩大加盟店、打造旗舰店,县内开设龙虾餐饮店3000余家、品牌店1000余家,全国开设盱眙龙虾加盟店2000余家,小龙虾年交易量超过17万吨,交易额突破88亿元。2023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353.12亿元,连续九年位列全国水产类公用品牌榜首。盱眙县持续举办23届盱眙龙虾节,成为中国十大节庆品牌。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推出一批以盱眙龙虾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网络爆款,让游客来得更多、留得更久、玩得更好。高水平运营已建成的全球龙虾交易中心,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优势互补,争创全省、全国以龙虾产业为核心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
文化旅游蓬勃向上。新中国成立以来,盱眙县不断挖掘旅游特色,以“古色+红色+绿色”为主线,积极开发各种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为加快建成现代化山水文化名城而努力奋斗。2023年荣获“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称号及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目前,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和一批省级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工业旅游区和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2023年接待游客78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4.4亿元。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不可移动文物点322处。各类文艺团体38个,常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逾400场次。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新中国成立以来,盱眙人勤劳勇敢,拼搏奋斗,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七十五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盱眙人民将会继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致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现代化路径,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