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淮安市统计局 统计数据 数据发布与解读

淮安市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和生产情况简析

发布时间:2020-04-01     来源:    字体:【 大  中  】    【关闭窗口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优化能源消费和生产结构,能源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能源消费情况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815.6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53%,节能成效显著。其中,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08.7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36%;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06.9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47%。

(一)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占比下降。2019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75.7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9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82.85%,较去年同期下降2.12个百分点。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74%、8.24%、11.4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10%、7.12%、11.26%,具体情况见表1。

表1:2019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情况

行业

综合能源消费量

(万吨标准煤)

同比增速

25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15.30

-0.74%

26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49.89

-8.24%

3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2.48

14.10%

31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88.36

7.12%

3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1.37

11.26%

44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208.39

-11.43%

高耗能行业合计

675.78

-4.96%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815.66

-2.53%

(二)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同比上升。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为107.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用电量占比较大,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用电总量的22.23%、15.60%、7.2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了63.70%、46.72%、38.64%。

(三)非电工业减煤成效显著。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非电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为471.33万吨,比2016年削减72.50万吨。从削减量看,超额完成省定全年煤炭削减52万吨目标任务;从控煤量看,煤炭消费量比市定用煤控制目标489.80万吨低18.47万吨,超额完成市定用煤总量控制目标任务;从分县区看,均完成市定控煤总量目标。

二、能源生产情况

(一)太阳能发电产业发展迅速。据供电公司数据统计,2019年,全市累计发电量为163.7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02%。其中:火力发电量为144.7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9.42%;水力发电量为0.4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1.54%;太阳能发电量为12.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3%;风力发电量为6.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

(二)原油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2019年,全市原油加工量为77.6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9.22%,主要产品包括汽油、柴油、燃料油、石脑油、燃料气和其他石油制品。其中:汽油产量为37.36万吨,同比增长10.65%;柴油产量为9.60万吨,同比增长10.43%;燃料油产量为1.33万吨,同比下降4.57%;石脑油产量为8.27万吨,同比增长29.64%;燃料气产量为8.73万吨,同比下降8.18%;其他石油制品产量为25.13万吨,同比增长16.99%。

(三)加工转换效率逐渐提高。近年来全市工业企业积极推进重点技改项目,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用能、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工业企业加工转换效率逐渐提高。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效率为45.79%,比去年同期提高0.24个百分点;供热效率为81.55%,比去年同期下降1.6个百分点;炼油及煤制油加工转换效率为96.88%,比去年同期提高2.27个百分点,炼焦效率为96.41%,比去年同期提高3.71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目前,全市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对节能降耗工作有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全市上下必须要直面挑战,把握战略机遇,切实把节能降耗作为事关淮安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来抓。

(一)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节能意识。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优先位置,科学使用能源资源,合理控制能源资源消费总量,提升能源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加强节能降耗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节约用能的意识。

(二)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淘汰落后产能,善用环保倒逼机制,淘汰无环保措施的低小散企业和落后产能,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对传统制造业实行绿色改造升级;二是培育新兴产业,结合全市的自身优势,积极培育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高效益产出、低无环境污染等特点的高科技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充分认识“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一理念,加强资源回收利用和垃圾的分类处置,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合式循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三)加强能耗监测、做好预警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跟踪监测和指导,特别是新上的高耗能项目,通过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控,把握能源消费走势,发现问题及时作出预警分析,适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坚决贯彻落实各项节能降耗政策措施。

(撰稿:邓玮  核稿:李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