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名称
淮安市统计局 统计数据 数据发布与解读

2023年淮安经济运行呈现“稳、进、好”态势

发布时间:2024-02-02     来源:    字体:【 大  中  】    【关闭窗口


  2023年,淮安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对淮安殷切嘱托,以攀高比强的姿态全力跨越赶超,奋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好中提质,实现了现代化新征程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达5015.06亿元,总量再跨一个台阶;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增速排名全省第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62.95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023.21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2528.90亿元、同比增长10.3%。关键指标总量再上新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总量双双突破千亿,分别达1017.34亿元、1148.62亿元;进出口总值突破500亿元、达542.4亿元。可获取全省排名的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3项进入全省前六位,其中10项进入前三位。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1.4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5.53万亩,比上年增加0.8万亩;亩产482.5公斤,比上年增加1.5公斤;粮食总产量494.82万吨,比上年增加1.89万吨。其中,夏粮产量185.27万吨、与上年持平,秋粮产量309.55万吨、同比增长0.6%。年末生猪存栏157.5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3.84万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4.14万吨、同比增长2.1%。生猪出栏261.40万头、同比增长4.5%,家禽出栏7691.01万只、同比增长0.9%。

  工业生产稳中提质,新增长点支撑有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2%,分行业看,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同比分别增长45.0%、25.7%,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个和0.8个百分点。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新三样”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1.9%,今世缘酒业、苏盐井神跨上百亿级,新增超50亿元企业3户,新增长点产值贡献增量超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31.9%,比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00.01亿元、比上年增长5.1%;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0%,比上年提升0.57个百分点。

  有效投资不断扩大,产业项目积厚成势。全年规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4%,增速位居全省第1,连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全部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5个百分点。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京沪高速公路淮安至江都段改扩建、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等重大基建项目有力推进,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6.7%。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7.9%,占全部投资比重的80.6%。全面完成项目招引“4633”目标,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10个,协议引资额408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02个,50亿元以上项目32个,百亿级项目5个。较好完成项目建设“1422”目标,新开工、新竣工亿元工业项目分别达416个和286个,11个百亿级在建项目加速推进,其中8个首期竣工投产。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6.32亿元,较上年增长4.2%。分消费类型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餐费收入51.57亿元,同比增长17.5%。分商品类别看,基本生活消费保持平稳,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4%、5.7%;升级类消费需求加快释放,限额以上单位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6.9%、111.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指数“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1.1%,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3.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7%,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同比上涨3.4%,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上涨2.4%,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4.1%,居住类价格同比下降1.3%,交通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3.2%。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猪肉价格同比下降8.7%,鲜菜价格同比上涨0.8%,粮食价格同比下降1.1%,鲜果价格同比上涨13.9%。

  服务业增速全省领先,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快于地区生产总值2.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9%、12.5%、15.3%。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450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1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4%和104.9%。完成铁路客运量1555.4万人次,航空客运量159.9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9.2%和97.8%;港口吞吐量7863.5万吨、同比增长4.2%;航空货邮吞吐量1.9万吨、同比增长24.0%。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71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326.86亿元、同比增长16.9%;企业存款余额2201.38亿元、同比增长13.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637.46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制造业、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4.6%和26.8%,分别高于全部贷款增速6.4个和8.6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外贸结构持续优化。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42.4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396.5亿元、同比增长24.0%;进口145.9亿元、同比增长36.4%。从产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99.0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电子元件、橡胶轮胎、“新三样”、汽车零部件和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13.9%、37.8%、331.4%、12.8%、18.1%。从地区看,对东盟、欧盟进出口115.5亿元、8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8%、20.8%;对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23.8亿元、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5%、139.2%。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53.3亿元、同比增长52.1%。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就业保持稳定。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58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21955元,同比增长6.5%;经营净收入7680元,同比增长5.8%;财产净收入2888元,同比增长1.5%;转移净收入6535元,同比增长9.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98元,同比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87元,同比增长8.0%;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92,较去年同期缩小0.05。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8.55万户,其中,新注册企业2.77万户、个体工商户5.75万户。截至1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5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3万人。